博客年龄:18年3个月
访问:?
文章:2029篇

户外课堂

2012-02-05 22:43 阅读(?)评论(0)

      非非的第一次山地徒步越野完成了。

      全程大约在二十到二十五公里之间,其中近十公里是下山公路。强度在我的长征中属于普通,难度也属于一般。过了五条小溪,非非三次失足,最后一次是双脚没入水中,完全灌包。

      负重不到十公斤,最后五公里零负重。  

          小溪的水量不大,落足点的距离也不大。几次失足的原因是一类的:对落足点判断错误。不能落足青苔面,不能落足湿滑斜面。一句话,缺乏训练。再加上第一次负重改变了身体的重心,身体没有习惯适应过来。

  

      我们没有准备第二双鞋,湿鞋对于个人来讲,在达到营地之前,你的双脚只能忍受湿冷的鞋子,这会让道路变得更加难走,让体感和心情变得糟糕。对于团队来讲,打断了整个队伍的节奏,大家都要停下来等你一个人。

      一个人的事情可以影响到所有人,你不是一个人在走。

      湿鞋对于第一次越野的人可能并不稀奇,重要的是每一步都要用心去走才好,没有谨慎的态度,户外不会轻松。

      整个午饭休息期间,非非都在忙着为停下来的脚丫子保暖,可能做的应对措施实在有限:代价沉重。

      户外放大了平日里的风险,有时,一两分钟的不注意,人就会着凉感冒。

      最后,他换上了一双干袜子和我的鞋继续上路。幸亏,他的脚可以穿我的鞋;幸亏,他有老爸在一起在路上。


      这是途中最险的一段:脚掌稍宽的石阶,一侧是白水山涧,一侧是陡立峭壁。

      在路上,我还和非非商量过,等你们班同学中考结束后,我们可以请同学们以山地远足野营作为毕业分手前的纪念活动。过了这一段路以后,我决定这个动议还得再掂量掂量。

      菜鸟是没有资格照相的:你不应该影响队伍的行进顺序和速度。除非在大家停顿或者休息的时候,而你的行为又不会影响到他人。

      登顶下撤的途中,山顶能见度很低,向导一时间找不到路线。气温很低,整队又正好停在风口上,这些队友们以背迎风,耐心地等待向导的探路消息。没有谁抱怨、不满、急躁、啰嗦。大家也都跟得很紧。他们都明白一个人跑出大家的视野对全队至少对押队意味着什么,他们也清楚病毒一样的负面情绪对整体环境的污染与破坏。

     团队户外其实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。

      下山的途中,天又开始下雨了。

      我俩租用的帐篷和棉睡袋将会面临严峻的考验,这和我藐视困难的牛逼心理有关,风浪走过,何惧阴沟?幸亏我们走到了这间水电站,幸亏水电站的老板正好在,幸亏这个老板很仁慈。

      发电机刚停机没多久,房间里温度有十多度,非非甚至可以裸睡,而他几乎也快要走到崩溃:老天有眼。

      否则,我会给自己狠狠上一课。

      水电站的老板姓庞,58年生人。

      八十年代初远赴青海以装修工程创业,赚到第一桶金后回到家乡参与水电站的竞标并得手。

      水电站建设前后历时五年,总投资一千五百万。筑坝蓄水又穿山凿洞,历尽困难无数,一次次遇阻绝望到几乎要放弃,每每又坚持下来。

      每年有六个月可以开闸放水发电,每天可以发电八到十四个小时,共有三台机组,每台机组发电功率六百多千瓦,白天八点到晚上十点,每度水电上网五毛三分钱,其余时间,两毛八分钱。

      我笑着对福相的庞老板说:你有三台印钞机呵。

      老哥生活很简朴,从他餐桌上就可以看出来;老哥也很勤劳,雇有员工,却很多事情都会亲力亲为;老哥也很善良,他提供闲人免进的机房给我们过夜,还供应热水和厨房给我们使用,而这一切又和钱无关。

      老哥和我聊天时说过,水电站建设的时候,有时就是因为丁点小事,当地的乡亲就会屡屡上门要求补偿。最极端的一次是一个村子的搬迁,上百万的搬迁费付出去了,中央的禁止农民搬迁的新文件也下来了:这些钱都就此打了水漂。设计被迫修改后,蓄水能力从五十八万立方米变成了十八万立方米,眼泪只能往肚子里咽。

      就是有过这样经历和遭遇的人,依然能热心善待他人。我搂着他说你是个菩萨。


      户外,最美的风景不只在山水间,也在人间。

      看不见,走过也不能算圆满。

      

  最后修改于 2012-02-08 08:49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